入夏以來,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籠罩著滇中大地,然而,地處滇中腹地的峨山彝族自治縣境內卻一派生機盎然。在小街街道由義村委會,成片的烤煙綠意濃濃;在雙江街道擺依寨,金絲蜜棗長勢喜人;在塔甸鎮大西村委會,泡核桃成林成片;在大龍潭鄉大平田三華李種植示范區,一顆顆成熟的果子掛在枝頭……這些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果實,得益于峨山縣大力實施“農業穩縣”發展戰略和堅持“扶農、富農、強農”基本政策。
近年來,峨山縣依托地形地貌多樣、氣候多樣、土地資源相對富足、交通條件較好的優勢,在提出了打造“三大”基地,推進“兩個百萬”產業工程的發展思路的同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力推進易峨高沿線綠色生態產業經濟帶和大富塔綠色產業經濟走廊建設,積極發展溫帶水果,強化農產品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全縣共種植530畝油桃、480畝三華李、230畝獼猴桃、550畝小棗和30000畝核桃。
“要謀長遠、重規劃,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縣委書記王志新說。為了更好地助農增產、助農增收,峨山縣各級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生產勞動。5月中旬至6月初,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使全縣旱情迅速蔓延,各級干部與廣大群眾一道,積極投身到抗旱工作中。大家采取拉水、送水等方式,全力保障人畜飲水;抽、拉、提、引多措并舉,努力保障生產用水,最大限度確保了各種農作物的良好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