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素有“滇東糧倉”的美稱,農業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省第一,農業產業基礎相對較好,隨著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昆曲綠色經濟示范帶建設的深入推進,近年來,已培育出一批有較大潛力的特色產業,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集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如:全國最大的萬壽菊種植加工基地、西南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加工基地和油菜種植加工基地、云南省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和蠶桑種植加工基地、重要的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等,為我市外向型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2013年,全市農產品出口4998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值的14.9%,同比增長24.2%,是全市第二大類出口產品。其中出口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已有10家,出口100萬美元以上的農產品主要以萬壽菊浸膏、凍羅非魚、蔬菜、魔芋精粉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為代表。曲靖現已發展了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具備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的政策、產業、平臺、人力資源等多層疊加優勢。加快發展曲靖外向型農業,對于推動曲靖農業提檔加速,引領全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推動曲靖逐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總體上看,曲靖農業外向度低,開放程度不高,外向型農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與外地先進地區和農業產業化要求相比差距較大,發展中也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建議:
一、加強領導,加大行政推動力度。要在制定規劃、政策引導和組織協調上下功夫。要把加強對外向型農業主動融入云南橋頭堡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和政策研究。加大對外向型農業知識的培訓力度,造就一批適應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大對涉外農業領域的行政執法力度,加強對外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強農業品牌化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組織、宣傳、推動上的主導作用,積極推進“品牌、品質”工程,深化農產品品牌化運作,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加大對發展外向型農業的宣傳力度,營造我市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的良好氛圍。
二、建立基地,做大做強我市外向型農業。加快我市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調整,根據農產品出口、品牌特色和國際需求,重點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種養基地,迅速擴大基地規模,形成原料生產能力。規劃建設一批上規模有檔次的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以建設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基地為發展目標,不斷提升基地層次。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出口示范企業。
三、加大政府服務和扶持力度。做好農產品深加工的文章,在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行業和特色農產品領域,扶持和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市場連接度高的加工型、營銷型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農產品。進一步搞好我市農產品市場規劃,切實增加投入,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市場的信息化建設,降低外向型農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努力改善我市發展外向型農業的軟環境,大力推行“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服務,不斷完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四、招商引資,鼓勵工商資本投資外向型農業。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采取園區招商、產業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不同方式,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知名農業龍頭企業入駐曲靖,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市內外資金參與曲靖外向型農業開發建設。抓規劃指導。按照“依托資源、突出特色、連片開發”的要求加強規劃指導。抓項目包裝。通過精心包裝項目,把外向型農業招商項目積極推向市場。
五、“借船出海”,發揮中介服務組織作用。突出行業協會發展,強化對農產品出口的協調服務。通過整合、新建、提升等手段,精選一批組織化程度高、國際競爭力較強、運作規范、自我管理和服務功能全面的農產品出口的行業協會。通過農產品出口行業協會有效發揮信息引導、科技服務、糾紛處理、行業自律、價格協調、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架起農民走向外部市場的橋梁。